摸实底 查实情 出实招 港航中心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今年以来,港航中心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水运行业市场主体纾困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摸实底、查实情、出实招,切实履行“行业引领、行业扶持、行业振兴”的职能,以“店小二”精神,全力助力企业摆脱发展中的困境。
半年来,港航中心主任胡吉雄带队深入港航企业,专题调研企业运营状况、发展需求、困难事项等。
在林四房港区娲石水泥码头改扩建现场,“企业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能帮你们做些什么”是调研队伍最关切的事情。实地查看工程疫情防控、工程建设和扬尘管控情况,倾听企业关于“请求解决岸线边界问题和码头周边环境问题”的意见后,胡吉雄主任立即要求相关科室与上游码头协调,当场解决上述问题,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继去年开辟“绿色通道”,1天内为企业办理完成《港口经营许可证》后,胡吉雄主任一行再次深入湖北西马物流有限公司“回头看”,跟踪了解企业所需,得知企业的“加快推进船舶检验手续,力争新船舶早日投入使用”的想法,港航中心牵头协调省港航局和鄂州船检部门,加快船舶检验手续,简化流程。报请省港航局同意,将原定于鄂州船检部门检验改由武汉船检部门负责船舶检验工作,避免船舶建造、检验、登记手续在武鄂两地反复流转,大大简化了流程,加快了船舶投入使用的进程。
走进湖北外运白浒山港务公司码头现场,企业提出码头现允许的作业品类,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希望申请新增散货经营资质,以扩大作业品类,进一步吸纳货源,实现营收增长。经过查看企业档案资料,给予政策解读和指导,胡吉雄主任强调,相关科室要充分挖掘政策潜力,力争在尊重企业曾具有散货经营资质的事实基础上,通过“恢复原有经营资质”的方式解决企业难题。
如何激发湖北“得中独厚、得水独优”的自然禀赋,发挥以武汉为龙头的码头功能和航运优势,意义重大,迫在眉睫。加快推进武汉水运行业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做实做强中部地区枢纽港、打造武汉航运中心、更好发挥武汉“一主引领”作用的重要抓手。
胡吉雄主任指出,2021年全中心以“三个服务”理念,为企业营造良好经营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2022年,我们要进一步以“三个坚持”为中心,继续把企业的“急难愁盼”作为关注点,下足功夫,打好组合拳。
第一,坚持目标导向,牢固树立服务观念。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水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坚持将服务植根于心中,以思想破冰引领营商环境发展,服务重点企业强基固本,支持中型企业做大做强,帮助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梳理建立问题清单。各部门要主动领任务、制清单、压责任、强发力,面对问题逐个击破。目前已收集24家企业反映的48个问题,主要涉及总体规划调规问题(如白浒山港区、阳逻港二期等),港口经营品类、范围受限问题(如青山船厂码头、武港集团阳逻港区、华航集团舵落口港等),企业补贴政策落地问题(如中远海运、武港集团、洪山库粮油储备公司、金控港口公司、中石化长燃武汉分公司、武汉江盛汽车、湖北汉通石油、交发船务、长航货运、轮渡公司等),企业生产经营受阻问题(如三丰石油商贸公司、武汉中理外轮理货公司等)。下一步按照问题清单逐项跟进,积极向省、市相关部门呼吁,推动政策协同发展,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主线,真心真情做好服务。
第三,坚持效果导向,推动落地惠企政策。为企纾困措施要落实落地、要见成效。去年港航中心发扬“时不我待”精神,确保企业第一时间拿到了船舶岸电专项补贴资金,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日常工作中要突出准硬两字,主攻方向要准,瞄准重点、难点、堵点发力;工作措施要硬,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劲打赢硬仗,在“规划修编”“补贴申请”等方面全力争取惠企政策。今后要建立常态化的政企对接机制,精准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存在什么问题,真正从企业的角度研究解决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切实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胡吉雄主任指出,港航中心要有振兴武汉水运市场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当前受疫情等多因素影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应秉持与企业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理念,充分释放政策对市场主体的引导、激励功能,果断施策,对看得准的新举措能用尽用,让政策红利速享尽享,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给企业注入强劲动力。
本次调研是去年港航中心成立以来,第二次年度专题调研。这项工作从去年的试点探索到今年的有序推进,实实在在起到了为企业解决困难的作用。港航中心有力度有温度的服务,深深打动了港航企业,温暖了港航人,赢得了赞誉和信任。今年已收获长航货运“服务航运尽细微,助推发展办实事”、长亚航运“不忘初心为企业,牢记使命保民生”等多面锦旗,我们将驰而不息,着力构建更好的营商环境,助企业走出困境,共启新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