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标识放大1.5倍,老人跌倒赶紧派人上门,瞄准银发“刚需”的企业听到“市场在敲门”
24日上午9时许,硚口区长寿社区人工智能养老样板间里,周模成老人正在和机器人“对战”下棋。他的身边,居民刘燕卿奶奶也正享受着机器人提供的按摩服务。
长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展厅内,展示着居民智慧养老生活图景。
同一时间,在武昌区都府堤社区的一栋老居民楼里,77岁的王奶奶正站在新装的升降晾衣架前晾衣服。“以前晾衣服要爬凳子,现在站在地上就能搞定。”2023年,王奶奶通过手机上的“安居链”平台提交居家适老化改造申请,仅用5天就完成了包括防滑地垫、淋浴椅在内的6项改造,政府补贴了3000元,王奶奶个人仅支付了几十元钱。
7月22日,武昌火车站的站台上,65岁的曹晓琴正在打量她即将乘坐的Y206次旅游专列。这趟开往新疆伊宁的列车是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银发专列”,车厢里随处可见适老化改造的细节:加宽的铺位爬梯、卫生间里的紧急呼叫按钮、放大1.5倍的标识牌……
老年乘客登上“银发专列”。
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在武汉这座城市里交织出一幅银发经济的新图景。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武汉市共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近280万人次。数字背后是一个正在快速成长的市场。
除了人工智能养老样板间,长寿社区还为100户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能开关门感应器、报警器,如监测到老人跌倒且在一定时间里没能起身,后台将做出判断并派工作人员上门。项目承接方新梦慧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裴梦杰介绍,“这些智能设备不仅让老年人居家养老更便捷、安心,它们积累的数据也能帮助职能部门更精准发现老年人的需求并提供服务。”
长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展示的养老设备。
被人津津乐道的适老化改造,背后也藏着一个正在爆发的产业。武汉将15项适老化改造内容标准化,居民通过手机就能完成从申请到验收的全流程。这种模式不仅让近万户家庭受惠,更带动了普通建材企业的创新升级。“适老化改造不是简单的装修,它需要理解老年人的真实需求,”负责改造工程的李工说:“比如安装的扶手,我们既要考虑居民方便抓握又要考虑不硌手。”
而今年4月至今,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已陆续开行10余趟去往新疆、甘肃、东北等热门线路的旅游列车,由此衍生出包括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等配套服务。
“从老人需要什么到市场有什么,我们发现,银发经济市场‘大而活’。”武铁国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还将和沿线景区合作,开发更适合老年人的慢游路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