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武汉交通运输工作要点
索 引 号 | 01089065X/2022-14603 | 发布日期 | 2022-04-17 |
---|---|---|---|
发布机构 | 市交通运输局规划处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无 |
主 题 词 | 无 | 有 效 性 | 有效 |
2022年,全市交通运输行业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迎难而上,拼搏奋斗,努力当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武汉的开路先锋。要聚焦“1356”的工作思路,尤其是要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安全环境的理念,融入到交通运输工作的各环节、各流程,争取争先创优、全年精彩。
一、聚焦一个统领,大力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一)统筹好全市交通强国战略实施
1.紧紧围绕上级赋予武汉的战略任务,争取省市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谋划推进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规划、资金、审批、用地、法规保障政策体系。
2.全面实施武汉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等4个规划,研究编制《武汉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努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二)落实好省级交通强国试点任务
3.紧盯交通运输部批复我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目标,确保现代内河航运、“四好农村路”、智慧交通、交通运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多式联运等方面任务按期完成。
(三)建设好交通强国示范城市
4.在全面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基础上,上报并推动我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方案实施,加快国际通道、公交优先、应急物流、智慧交通等试点进度,力争率先形成“武汉经验”。
二、聚焦三大支撑,大力完善经济枢纽功能
(一)推进交通投资建设
5.研究实施交通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稳投资、抓项目、促发展。力争完成年度投资536亿元。
6.建成武大高速、武阳高速、硚孝高速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武天高速、武松高速、天河机场T2航站楼改造、B型保税物流中心、机场三跑道配套机坪、绕城高速中州至北湖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
7.开工建设天河机场三跑道、湖北区域高空管制中心、双柳长江大桥、汉南长江大桥、京港澳高速鄂豫界至军山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
8.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北段和南段等项目前期工作。
9.坚持“交通同网”理念,深入谋划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项目。
(二)推进物流降本增效
10.推进港口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积极申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及第四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11.加快京东华中电商产业园等大型物流项目建设,动态管理全市物流项目库,努力做强做优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体系,力争全年投资125亿元。
12.研究出台武汉物流业扶持政策,力争新增升级3A级物流企业25家以上,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物流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5万亿元和1650亿元。
(三)推进国际通道拓展
13.稳步拓展国际货运航线,力争新增2个国际货运航点;进一步提高天河机场高峰小时容量;支持天河机场和花湖机场协同对接。
14.推动中欧班列(武汉)健康发展,开行600列以上,新开辟2条国际线路,建设中欧班列区域性枢纽节点。
15.加快《武汉港总体规划》修编报批工作,支持长江邮轮母港建设,巩固培育江海联运、水铁联运等精品线路,深入挖掘长江黄金水道潜能。
三、聚焦五大发展,大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一)推进区域交通发展
16.全面落实武汉城市圈公路建设、城际公交运营、交通运输审批服务等领域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圈内设施“硬联通”,优化出行“软衔接”。
17.持续推进打通圈内“断头路”“瓶颈路”;协同推进武汉城市圈公共交通立法工作,加快城市圈公交换乘站建设,新开通2条及以上城际公交线路;推进公交卡“一圈通刷”、政务服务事项“一圈通办”,有效增强区域互联互通能力。
(二)推进民生交通发展
18.做好地铁开通运营相关工作;加快公交场站建设,力争新增公交专用道71公里;结合地铁新线布局持续优化公交线网;完善城市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共享单车考核考评体系,不断提升群众出行满意度。
(三)推进农村交通发展
19.新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改造危桥16座,全面完成公路桥梁“三年消危”行动任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夯实“乡村振兴”交通网络根基。
(四)推进智慧交通发展
20.建立全市智慧交通建设领导小组,编制武汉智慧交通发展行动计划;建设交通大数据中心,与政法、公安、政数、城管、城建、卫健、交管等部门实现数据联通、共享共赢。
21.加快推进车路协同创新应用、综合交通智慧指挥系统、科技治超综合监管平台、交通信用及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等信息化建设,实现工作流程优化再造、行业监管科技赋能。
(五)推动绿色交通发展
22.积极申报建设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推进新能源公交车更新,加快公交充电桩建设;支持阳逻港投放电动集装箱卡车,持续推进工地扬尘、高速路域环境整治。
23.充分发挥综合服务区、洗舱站、溢油库、“船E行”系统效能,提升船舶港口污染物处置能力;完成47套码头、600总吨以上运输船舶等岸电设施改造,不断扮靓魅力滨江岸线。
四、聚焦六大基础,大力提高行业治理能力
(一)巩固提升常态防疫能力
24.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方针,切实做好“人物地”同防。
25.严格落实上级防疫政策,指导相关单位做好飞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高速公路入口防疫措施,确保“守好城门、不漏一人”。
26.按照“市级统筹、属地主责、部门联动、各负其责”的原则,会同相关部门落实货物运输环节的疫情防控工作,阻断“物传人”传播途径。
27.督促运输企业加强交通场站、运输工具的消杀清洁工作,确保“符合标准、不留死角”。
28.公共交通行业要动态调整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重点人群每三天一核酸检测的政策,切实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
(二)巩固提升“放管服”改革成果
29.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和办理流程,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升级;深化“一业一证”“证照分离”改革,强化“双随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涉企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全面推行包容审慎执法。
30.加大惠企政策落实力度,切实帮助行业企业减负纾困。要树立服务意识,采取有力帮扶措施,增加企业收入。
31.执法工作要坚决防止“一罚了之”,推行包容审慎执法。
32.全面完成市委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反馈问题整改。
(三)巩固提升安全应急基础
33.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事中事后监管、协同监管的制度和措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34.深入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抓好“两客一危”、“四类重点船舶”、轨道交通运营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深化公路独柱墩桥梁加固改造、船舶碰撞桥梁隐患治理,保持对货车严重违法超限超载治理高压态势。
35.对照交通运输部42项清单全面排查重大风险,严格落实重大隐患报备和挂牌督办制度。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机制,修编《武汉市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行业专项预案,做好极端天气的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增强防汛应急交通保障水平。
(四)巩固提升行业稳定局面
36.紧盯出租车、货车司机等重点群体,开展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化解活动。
37.持续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重点整治交通运输领域突出问题;切实做好党的二十大等重点时期保障工作,确保行业稳定。
(五)巩固提升市场治理机制
38.进一步加强行业立法工作;加强“四基四化”和执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39.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交通行政执法监督。
40.探索“大交通”部门协调机制,提高跨部门协商能力;增强与在汉交通重点企业的对接联系,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
41.进一步理顺和压实市、区交通部门,以及机关部门和直属单位之间的工作流程、职责边界,推动新运行机制提质增效;规范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现机构改革从“物理重组”走向“化学融合”。
(六)巩固提升从严治党水平
42.认真开展理论学习,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43.充分利用新媒体,积极正面引导;强化舆论监测,弘扬交通精神。
44.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45.盘活编制职数资源,招聘引进人才。
46.紧紧围绕清廉交通建设,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正“四风”。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主体责任落实到日常、体现在经常。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