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索 引 号 | 01089065X/2022-16182 | 发布日期 | 2022-05-10 |
---|---|---|---|
发布机构 | 市交通运输局规划处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无 |
主 题 词 | 无 | 有 效 性 | 有效 |
近日,市人民政府研究批复了《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规划》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背景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武汉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依据《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武汉市现代物流业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对推动武汉现代物流业提质增效和跨越发展,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规划》编制过程
为高水平编制好《规划》,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专班,开展全面调研,实地走访多家市直单位、各区和重点物流企业,赴国内多个先进城市考察学习;注重专题研究,建立货运交通模型,围绕智慧物流、应急物流等重点领域进行专题研究,梳理形成物流用地现状分析和重大项目库;广泛征求意见,邀请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等专家召开专家论证会,多次征求各区及各部门意见建议,利用官网、微信、微博组织网络征集民众意见;在充分衔接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武汉市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论证和规划初审意见,反复修改完善报请市人民政府审定后由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四大板块十三个部分。第一板块为发展环境;第二板块主要阐述总体要求、通道布局和空间布局;第三板块主要阐述八条主要任务;第四板块为保障措施。
(一)指导思想。主题是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主线是提效率、降成本,关键是优化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和发展多式联运,重点是完善国际物流通道和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
(二)目标体系。围绕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要求,从产业规模、服务能力、成本效益、市场主体四个方面,提出了15项具体指标。到2025年,努力创建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社会物流总额达到5.5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高标仓面积达700万平方米,公共服务型冷库容量达到400万立方米;培育壮大国家A级物流企业达300家。
(三)通道布局。聚焦国际物流两大通道发展。在中部陆海大通道方面,突出东盟、欧盟、美国、日韩等4个贸易伙伴重点区域,坚持陆海统筹、多向拓展,构建形成衔接日韩、联通欧洲、连接东盟、通达全球的东西南北“四向十通道”陆海国际通道网络格局。在航空国际大通道方面,完善通达全球区域经济中心、国际航空枢纽、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的空中通道体系,着力构建“35+15+30”国际航线网络格局。
(四)空间布局。聚焦“四港四轴三集群”物流设施网络布局。四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阳逻国际港、吴家山国际陆港、天河国际空港、花湖国际空港四大物流枢纽港;四轴:统筹配置武汉城市圈物流资源,深化武鄂黄黄、汉孝、武咸、武仙四条城市发展轴线上物流节点的区域联动;三集群:强化对武汉南部地区物流空间的基础保障,形成车谷、光谷、武汉南部三大物流集群。
(五)重点任务。“五枢纽”中: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着力推进阳逻港一体化建设运营,打造国际一流的“一核三极”集装箱港口物流群,巩固国际航运网,完善国内转运网,加快建设航运总部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以吴家山铁路物流基地为核心,高起点建设国际陆港,提升铁路物流基地服务能级,构建“两廊”支撑多式联运网,提升中欧班列国际通道能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提升武汉天河中部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地位,加强与鄂州花湖机场协同联动,建设航空双枢纽货运体系,构建轴辐式航线网络,加快空陆联运创新发展。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生产集聚区打造跨境电商聚集区,着力发展“光芯屏端网”、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钢铁和化工等产业物流。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武汉国际贸易城,打造现代商贸物流平台,做优“商超+市场”物流服务功能,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完善邮政快递服务体系,优化城乡配送网络。
“三体系”中:智慧绿色物流体系,着力构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打造智慧物流服务终端,推进绿色物流发展。多方协同应急物流体系,构建应急物流指挥协同平台,健全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建立应急物流运行系统。多层次物流市场主体体系,打造品牌物流企业总部基地,引进培育专业货代企业,支持中小物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六)投资规模。确立“千亿规模”投资目标,将5大类78个项目纳入《规划》项目库,规划总投资约1022亿元,“十四五”规划完成投资约780亿元,其中:在建项目35个、前期项目26个、策划项目17个;10亿元(含)以上项目33个,占规划项目的42%。
(七)保障措施。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统筹协调、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用地保障、实施动态管理、夯实基础体系。
附图1 中部陆海大通道线路布局示意图
附图2 武汉市现代物流业空间布局示意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