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运输局关于2022年人大政协议提案办理工作的报告
| 索 引 号 | 01089065X/2022-29887 | 发布日期 | 2022-10-17 |
|---|---|---|---|
| 发布机构 | 市交通运输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无 |
| 主 题 词 | 无 | 有 效 性 | 有效 |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办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武政办〔2022〕9号)及市政府督查室有关工作要求,市交通运输局第一时间召开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协调各办理单位高质推进。通过全局系统共同努力,承办省、市人大、政协“两会”期间议提案全部按照要求于7月29日前办复,顺利实现走访率100%、办复率100%、满意率100%的工作目标;同时,已按要求将有关主办件答复内容在我局网站上进行了公开。现将办理工作报告如下:
一、交办的议提案情况
2022年,我局承办省、市人大政协议提案150件(主办26件,会办124件)。其中,市人大代表建议54件,主办11件,会办43件;市政协提案51件,主办12件,会办39件;省人大代表建议10件,主办1件,会办9件;省政协提案23件,主办1件,会办22件;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座谈会时所提意见建议6件;省交通运输厅转办6件会办件。
二、办理工作成效
(一)市人大议案、政协建议案
1.市人大1号议案《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助力武汉高质量发展案》。一是联合印发《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协调推动第四批智能网联测试道路路权开放(经开区-汉阳区)。二是大力发展智能物流等线上经济,推动“云上多联”智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三是完成与市政数局公交车、出租车、共享单车位置信息共享,助力智慧城市和城市大脑建设。四是推动交通强国车路协同创新应用试点,积极推进百度和东风智能网联驾驶车辆在经开区示范应用;推动地铁、公交码在武汉战疫连接,推进“一码通行”。今年以来,国家智能网联(武汉)示范区共发放63张自动驾驶牌照。
2.市人大2号议案《关于加快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主推长江大保护案》。一是已按程序将武汉港总体规划修编上报交通运输部审查;二是武汉港化学品船舶洗舱站、中长燃新五里绿色航运服务区、汉南区和汉阳区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已投入运行,打通了船舶污染物上岸“最后一公里”;三是完成47套港口岸电接插件改造任务,全市120套港口岸电设施均已符合国家标准,具备岸电供应能力;四是汉南过江通道项目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已获批,其他专题加快推进。
3.市政协1号建议案《关于加快同城化进程,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的建议案》。一是组织召开武汉城市圈交通一体化工作推进会和武鄂黄黄交通项目谋划专题研讨会,印发《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规划建设领域2022年工作要点》,编制《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谋划项目清单(2022-2024年)》《武汉公路建设谋划项目清单(2022-2024年)》,起草制定《武鄂黄黄都市圈城市间公路三年行动方案》;二是开工建设武汉天河机场三跑道,推进天河机场T2航站楼改造项目建设和区域管制中心工程前期工作,加强天河机场和花湖机场协同对接,打造航空客货运双枢纽;三是深入实施《湖北省区域发展布局交通“硬联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涉及武汉的20个项目已建成3个,在建10个,开展前期工作7个;四是开展协同立法工作,《武汉城市圈公共交通一体化促进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4.市政协3号建议案《关于治理武汉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案》。一是组织修订《武汉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条例》,;二是优化城区公交线网布局,调整公交线路27条、公交站点7处,新开公交线路4条,全市地铁站点周边100米半径范围公交衔接线路达到430条,站点接驳率达94%;三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结合新建小区市民出行需求,先后开通微循环公交线路166条次,35条夜行公交,定制公交线路38条,全面落实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域内公共交通工具全覆盖方案;四是加快武大、武阳、武天、武松等武汉市进出城高速公路建设,协调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升级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系统。
(二)市领导领办件
1.市人大353号《关于打造升级武汉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议》。一是科学规划顶层设计。印发《武汉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和物流、邮政、公路、水运、城市客运等6个专项规划,出台《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武汉市交通枢纽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编制《武汉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研究制定武汉城市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共同宣言和公路建设、城际公交运营、审批服务等3个专项领域三年行动方案,印发《武汉城市圈规划建设组2022年工作要点》,研究起草《武鄂黄黄都市圈城市间公路三年行动方案》;二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武汉至阳新、武汉至大悟、硚口至孝感(二期)等高速公路基本建成。双柳长江大桥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新改建农村公路103公里、开工175公里,完成危桥改造27座、开工1座。统筹推进高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实现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武汉至合肥段和武汉枢纽直通线项目尽快开工,加快推进武汉天河站、汉阳站、长江新区站站区规划研究。加快推进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二期项目后续工程和长江、汉江航道整治等项目建设。武汉获批港口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阳逻港铁水联运二期开港运营,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基地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建设,打造中欧班列中部集结中心,入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申报名单;三是加大支持保障力度。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性预算资金和政府性专项建设资金、债券等,加大对重大交通项目的支持力度。组织召开多场银企对接会,24家企业完成授信金额共计22.96亿元;举办武汉市交通项目融资推介会,现场签订308亿元的框架合作协议。
2.市政协4号《关于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推动武汉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建议》。一是枢纽建设稳步推进。扎实推进陆港型国家枢纽建设,东西湖区已完成物流项目投资17.6亿元,G107东西湖段快速化改造提升工程和汉欧国际物流园已启动建设,金山大道西延二线项目预计年内开工。黄陂区武汉天河空铁枢纽一体化衔接规划已启动编制,力争年底前开工;二是国际通道持续做强。天河机场新开通国际及地区全货运航线3条、客改货航线1条,恢复国际客运航线1条;新开通至芬兰赫尔辛基、老挝琅勃拉邦通道及“老挝-武汉-蒙古”的铁铁联运线路,开通经中亚跨“两海”至德国、罗马尼亚南通道的“铁海铁海铁”多式联运线路,推动全省中欧班列使用统一品牌长江号运营,同时,保持国际水运航线稳定运营;三是临港产业融合创新。推动建设汉口北国际贸易港和配套服务平台场所,实现“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外综服”等外贸新业态融合发展新局面。推动设立跨境双向股权投资基金,持续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引导金融机构便利涉外企业开展融资,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3.市政协5号《关于争创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城市,推进武汉碳金融中心建设的建议》。一是积极推广新能源车应用。协调公交集团完成1800台新能源公交车招标和签订购车合同,预计年底投入运营,届时新能源公交车将到达7574辆,占比76%。积极开展调研,并多次向市政府专题请示报告,推动落实对巡游出租车新能源推广有关奖励政策;二是积极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公转铁、公转水成效明显。1-8,铁路货运量679.4万吨,同比增长4.6%;水运货运量10335万吨,同比增长23.18%。
三、主要工作做法
(一)高站位部署。在议提案办理过程中,我们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局长办公会审定办理工作方案,纳入局绩效管理,压实办理责任;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协调难度大,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议提案,坚持大员上阵,7位局领导分别领办,并始终抓在手上,定期调度,推动落实。
(二)高标准要求。按局人大政协议提案办理工作规程,坚持“局主要领导统揽、分管领导挂帅、职能部门(单位)承办、办公室统筹协调督办”的工作机制;坚持“统、分、统”的工作流程,形成局办公室统一签收、登记、分解、交办、督办,业务部门具体办理、走访、协商、汇报、拟定答复意见,局办公室审核把关、报审、寄送答复(含网上答复)、答复公开、撰写工作总结、台账整理归档、对上对下协调等一套完善的办理工作流程,不断推动议提案办理工作再上台阶。
(三)高效率推进。回顾近几年我局议提案办理工作,坚持协同联动是做好办理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涉及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开通微循环,增设、更名公交站点或延长公交线路等方面,加强多方联动,共同研究制定措施,整体推进;坚持及时沟通是提高办理效率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遇有难点、痛点问题时,及时与会办单位联系沟通,分工协作,形成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工作效能。
(四)高质量落实。邀请专家开展工作培训,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工作标准,压实工作责任;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程监督,落实“先协商后办理,先沟通后回复”的要求,全面了解建议提案原由,倾听意见建议,增进共识,推动落实;同时,安排专人与代表委员见面汇报办理工作总体情况,请其填写《办理情况见面征询意见表》,进一步改进工作。
四、下步工作
一是做好市长领办件工作,并积极配合主办单位做好市人大议案和政协建议案相关工作。
二是做好市政府督查室组织的议提案办理工作“回头看”检查。
三是完成上级交办的议提案相关工作,切实以议提案办理为契机,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