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151号提案的答复
| 索 引 号 | 01089065X/2023-24473 | 发布日期 | 2023-09-15 |
|---|---|---|---|
| 发布机构 | 市交通运输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武交议函〔2023〕112号 |
| 主 题 词 | 无 | 有 效 性 | 有效 |
关于推进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务的建议
一、关于出行服务互联网应用和移动终端、APP应用适老化改造的建议
一是为方便老年人出行服务,我市依托群众基础广泛的“武汉战疫”健康码平台,打造“i武汉”民生移动端总门户,将健康码升级为市民码,推出公交、地铁乘车码应用场景,实现市民码与公交、地铁、轮渡、有轨电车乘车码绑定,在市民码页面可快速打开乘车码,提升交通出行便利度,降低数字化出行门槛,让数字化普惠老年人群体。
二是市民政局对武汉养老APP进行适老化改造,推出老人适老操作界面,集成服务预约、养老业务一网通办、养老服务设施查询、在线课堂、养老资讯推送等服务功能,实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一键预约、养老服务补贴一键申请、适老化改造一键办理,老人只需按提示录入相关信息即可办理业务,做到“让数据多跑腿,让老人少跑路”。
三是完善网约车软件适老服务相关功能。推动滴滴出行、T3出行、曹操出行等主要网约车平台公司持续优化约车软件,开通电话叫车服务,增设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一键叫车”功能,帮助老年群体跨越交通出行的“数字鸿沟”。滴滴出行平台“老年打车”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微信小程序“一键叫车”,“滴滴老年版”是专门为老年人研发的出行服务小程序,具有“大字易阅读”、“功能精简”、“无广告”、“就医场景优先派单”等特点;二是电话叫车,拨打滴滴全国老年人电话叫车热线4006881700,或通过“滴滴老年版”微信小程序,点击“电话叫车”按键呼叫车辆。T3出行专门对APP操作界面进行大幅简化和优化,在首页显示“助老模式”入口,便于老人识别;进入后自动开启智能语音助手,协助老年人完成打车流程,方便老人操作;在费用支付上,可开通亲友代付功能,可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也可通过线下现金支付完成订单。
四是实现巡游车电召服务全覆盖。积极推广巡游车电召服务,实现95128约车服务电话全覆盖。在我市中心城区,每日8:30至17:30,老人可直接拨打95128约车服务电话,通过客服语音派单,等待车辆接送即可,方便老年人不会上网也能电话召车。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丰富市民码功能,加强助老出行宣传推广工作,大力推动武汉养老APP、巡游车企业95128电话约车服务的宣传;在网约车平台企业公众号、APP开屏页面推广助老模式、电话约车热线,帮助更多老年人及其子女知晓。
二、关于将出行服务纳入居家养老服务清单的建议
一是市民政局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市城建局、市房管局等部门,起草了《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加快推进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文化等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将与老年群体密切相关的三十项事项列入《武汉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目前,文件正在走规范性文件程序,拟报请以市政府的名义印发。
二是开展“爱心车队”助老出行公益活动。多年来,大通、华昌等巡游车企业,组建多种形式的爱心车队,如大通公司雷锋车队、张国贤敬老车队和刘可军的哥志愿服务队、华昌公司的便民车队和新时代红旗车队、联海公司的喻后洪“工人先锋号”班组、正元公司陈远凯劳模工作室等,坚持在学雷锋日、重阳节等节假日或在疫情期间特殊时期,联系社区、福利院,开展关爱帮扶老人公益活动,帮助老年人从社区回归社会,加强社会参与。大通公司刘可军的哥志愿服务队长期义务帮助社区老人就医,2023年2月20日受到央视焦点访谈报道。
下一步,将推动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不断完善《武汉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开展多种形式的爱老助老活动,持续探索丰富助老出行模式。
三、关于“社区+物业+养老出行服务”模式的建议
一是推行“养老服务顾问”制度。为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资源配置,解决老年人出行等养老服务供需对接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市民政部门在全市推行“养老顾问”制度。通过购买服务或设置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在街道配置熟悉养老服务资源以及相关养老服务政策的养老服务专业人员,为老年人及其家属提供养老政策咨询、服务推荐、办事指导等一站式服务。
二是为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老年人更好的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确保老年出行优待工作做实做细、落实到位。市卫健委积极配合交通部门推行老年人凭《湖北省老年人优待证》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
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推动养老顾问与物业、社区形成联动,探索开展代叫车、代送车、爱心送车的多种服务形式,为老年人社区出行提供更多便利选择。
四、关于建设暖心车站等数字化出行适老设施的建议
一是锚固社区,探索“平台公司+社区”的养老出行模式。2022年,高德打车平台在我市老年居民较为集中的社区启用了首批24座助老打车暖心车站,覆盖20多个社区,解决老年人“不会叫车”、“叫不到车”、“不会移动支付”等问题。率先启用暖心车站的社区以老年居民较为集中的社区为主。例如武昌区的中南街梅苑小区,年满60周岁的老年居民占比约31%;洪山区的沙湖港湾B区,老年居民比例更是达到36%。这些车站都坐落于社区的主要出入口位置,拥有醒目的外观与清晰的二维码,老人只要用手机扫码就能快速叫车。
二是在地铁配备车站适老化设施。武汉地铁在规划、建设期间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要求,高标准设计、建设车站无障碍设施,轨道交通线网车站均按照实际设置站外轮椅坡道、无障碍电梯及卫生间,在站台配备无障碍渡板,在列车设置轮椅放置区及轮椅标志,可实现老年乘客无障碍自主进站乘车。同时,车站所有无障碍设施均通过简洁醒目标志进行指引,部分线网图进行优化放大,站内设有人性化设施布置图及爱心求助电话标志,方便老年乘客查看及快速定位,或联系车站工作人员提供出行帮助。部分车站出入口通道设置轮椅助力点、划分专门区域增设“爱心休息区”、加装“轮椅缓坡”,让老年乘客获得更加舒适的出行体验。
三是为老年人地铁出行提供适老化服务。武汉地铁实行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的优惠政策,惠及武汉地区及外地老年人出行。逐步推行“预约式”服务、“叮铃铃”服务等举措,车站工作人员会精准对接、热情帮扶。
四是近三年,我市每年以800——1800辆的更新速度持续推广新能源公交车辆,目前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超80%,新增车辆均安装了空调和防晒玻璃,车辆更加环保、舒适;同时加大低地板和低入口公交车辆比例,推进新建站点设置无障碍坡道,为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提供便利。
下一步,我市将逐步探索建立更多暖心车站服务形式,在地铁车站各出入口及站内显眼位置公示车站电话和地铁客服热线、完善优化线上微信公众号预约等渠道,为老年人提供预约进出站、乘车服务,武汉地铁会以“一对一”或“多对一”方式精准对接、全情帮扶,方便老年人登乘轨道交通列车。推广地铁“叮铃铃”服务,在更多车站客服中心或专用通道处安装服务铃,强化联动机制,需要帮助的老人按下服务铃,车站工作人员及时发现、迅速联动提供帮助。市交通运输局也已启动“武汉市城市公共汽电车适老化水平提升研究”拟对我市公交企业在车辆标准、站点设施、服务规范等方面开展无障碍标准化调研,形成武汉公交无障碍标准调研报告,指导企业推进无障碍出行工作,更好服务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公交出行
五、关于实施“智慧助老”行动的建议
一是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老年证和高龄津贴网上帮办服务到人工作的通知》(武政规〔2017〕41号)文件,通过简化工作程序和完善信息平台,实现了网上帮办、服务到人的目标。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了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分级共享数据功能和办理路径,实现了网上登记、入户上门登记、社区现场登记,三种登记办证方式,将现场办证登记点位由原来的26个扩展到全市3200多个社区(村)。
二是开展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2023年,将在全市20个社区(第一批10个社区:武昌区四美塘社区、武昌区千家街社区、青山区南苑社区、江岸区东方社区、汉阳区徐湾社区、硚口区张公堤社区、东湖高新区九龙湖社区、东湖高新区牌楼社区、江汉区江汉里社区、江汉区电业社区;第二批10个社区:洪山区玫瑰湾社区、江岸区惠中社区、江岸区仁义社区、江汉区前进社区、江汉区横堤社区、硚口区荣东社区、青山区青宜居社区、武昌区北环路社区、武昌区户部巷社区、汉阳区百灵社区)及5家机构(市社会福利院、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汉阳区社会福利院、武昌区社会福利院、江岸区悦年华颐养中心)开展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开展不同主题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广泛宣传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提高社会的认可度和参与度。满足老年人对更高品质适老化产品服务需求。
三是完善老年教育办学网络,以网络建设为抓手,市级管理部门统筹,建立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个维度”网络,带动老年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现建有1所市级社区教育学院,13所区级社区教育学院,151所街道(乡镇)社区学校,1984所居委会(村)教学点(学校)。累计自有教育培训场地面积约75.75万平方米。居民培训率达52%。打造了大美江滩、书香金桥、汉阳树文化、知音文化、中山舰文化、木兰文化、生态旅游文化、车都文化等一批终身学习联盟,吸引更多市民投身文化传承,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全市有116个社区被确定为市级数字化学习社区试点单位,已建成84个市级社区教育基地。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数字化助老出行宣传,制作并发放出行服务指南;增强全社会对开展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发展老年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予以落实。推动社区教育机构与老年教育机构资源共享、服务联动,探索养教结合老年教育新模式。进一步加大面向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在服务社区方面,引导老年人积极应对生活方式的转变,保持健康心理状态。通过学习,引导老年人相信科学,缓解精神焦虑;通过传播优秀文化,让老年人享有有思想、有内涵、有深度的文化熏陶,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