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40293号建议的答复
索 引 号 | 01089065X/2024-19446 | 发布日期 | 2024-09-19 |
---|---|---|---|
发布机构 | 市交通运输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武交议函〔2024〕130号 |
主 题 词 | 无 | 有 效 性 | 有效 |
关于武汉市优化定制公交管理,提高公交服务效率的建议
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委《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我局结合实际牵头起草了实施方案。在多轮研究讨论和修改完善后,经市政府同意,会同市发改、财政等8个部门联合出台《武汉市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优化定制公交管理,促进城市公交服务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持续优化公交线网
(一)持续优化调整公交线路。今年以来,紧盯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优化微循环和定制公交线路60条以上”目标,指导公交企业根据《武汉市优化公共交通线网布局及运营组织工作方案》,按照“强接驳、降重复、填空白”原则优化调整线路。截至6月底,已优化调整线路60条,其中优化公交线路40条、开通定制公交线路20条,提前完成年度民生实事目标。稳定运营都市圈内已有的14条城际公交线路,今年初新开通红安801路延伸至黄陂汉口北的城际公交线路,方便两地居民出行。
(二)加强地铁公交换乘衔接。目前,我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超过65%,轨道站点800米覆盖通勤比例超过 30%,中心城区轨道站点 800 米覆盖通勤比例超过 45%。为进一步强化衔接,地铁集团在地铁线网所有车站站厅的出站流线关键点位均设置有出站接驳换乘导乘图,提供车站500米范围道路、标志性建筑及周边公交车等信息,单独列出周边公交服务信息,标注对应位置,方便出站换乘乘客查询。
(三)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完成2023年度轨道交通、常规公交、轮渡和今年一、二季度共享单车服务质量考核工作,以常态化考核制度督促企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推动行业规范发展。指导轨道交通持续做好“爱心预约”服务,今年以来累计服务4500人次。配合市卫健委印发《关于做好无偿献血者等优待对象免费乘坐市域内公共交通工具工作的通知》,符合条件的献血者可享受免费乘坐公共交通优待。
二、大力发展特色线路
(一)开通特色公交线路。指导常规公交大力发展特色公交,在230路、295路等10条线路试行“拉铃公交”响应式停靠站服务,新增214路、218路等10条线路试行“挂表运营”服务。开通通学、通勤、旅游、就医等类型定制公交280条,日均车辆规模超500台,日均服务乘客约7万人次,上座率超过70%,较好满足市民多元化出行需求。
(二)推进通学公交试点。会同市教育、交管部门、相关区和公交企业研究推进通学定制公交试点工作,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后印发《武汉市通学定制公交试点实施工作方案》。指导市公交集团试运营育才高中至后湖方向的通学定制公交线路,现场督导掌握试运营情况;主动对接了解需求,谋划开通育才小学、长春街小学定制公交线路方便学生通学。
(三)积极拓展通勤服务。市公交集团通过实地走访,进企业、进工业园区调查了解个性化出行需求,由原来的客流跟着线路走转变为线路跟着客流需求走,提供便捷的定制出行方式,服务有需求的客流群体,利用武汉公交APP的平台功能,进一步提升定制公交服务能力。截止目前,相继开通了子连工业园、祥云工业园、幸福工业园、光庭产业园、化学工业园、海尔工业园、国药中联、武钢中冶、中创新航等园区和企业的定制通勤服务,日均服务近5000人次。
(四)开通旅游定制公交。今年“相约春天赏樱花”期间,组织市公交集团开通5条定制公交赏樱专线,累计出车489台次、发班2527班、运送游客107630人;地铁动态调整周末行车方案,增加运力,开通樱花主题专列营造良好氛围;央视财经频道、新闻频道对我市开通5条定制公交赏樱专线、地铁樱花主题专列等进行报道。为迎接暑期出游季,结合武大凌波门重新开启,制定了磨山—凌波门—昙华林、磨山—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条定制专线;东湖绿道三期开放后,安排7米长小型公交车开通公交循环专线,串联起放鹰台、凌波门等景点,与4号线楚河汉街站无缝衔接,进一步方便了市民游客出行。
(五)解决市民就医难题。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正式启用后,我局会同市公交集团多次到医院实地调研,广泛征集患者及周边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开往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的公交线路有D601路、685路、215路区间,3条公交线路日均运送数百人次到达该院区,沿线覆盖洪山区、武昌区、青山区等300多万居民,解决了就医“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
三、提升智能服务水平
(一)加快统一调度平台建设。结合我局TOC建设,建立城市公共交通多网融合场景,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智能化调度平台。截至目前,完成平台基本演示功能搭建,包含城市解析、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共享单车等模块;完成平台总体功能架构设计,同步启动技术架构设计和测试相关工作;初步完成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共享单车、出租车、网约车等多方式交通动静态数据从中台的接入。
(二)推进智慧公交项目建设。市公交集团完成了智慧公交一期(营运管理系统)项目研发建设工作,利用新技术、新模式为营运主业赋予新动能,通过以客流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排班方案,实现线路运力合理评估和投放,进一步提高行车作业计划的科学性和车辆的利用率,为“提升运营生产效率、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科学决策能力、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提供信息化保障。
(三)打造“武汉公交”便民服务。“武汉公交”APP于今年1月20日上线,集实时信息查询、路线规划、定制公交等多种服务于一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增强乘客乘车预期引导,不断提升公交出行吸引力,截至目前该APP累计下载超过14.3万次。同时,大力拓展APP定制公交模块功能,包含定制公交用户端和司机端APP、微信小程序,以满足乘客个性化需求为导向,以大数据算法为核心,为乘客提供统一的定制出行服务,促进市民乘客更多选择定制公交作为出行交通方式,目前已上线92条定制线路、20条通勤线路,受到市民乘客好评。
四、优化运营组织保障
(一)做好重大节假日公共交通运输保障。春运期间共增开1470趟夜行临时短途公交车,协调地铁延长夜间服务时间10天,加开临客124列、以大站快车方式疏运乘客约3万人。指导公共交通企业制定清明、五一、端午期间营运安全服务工作方案,通过加密班次、延时运营、储备运力等方式保障假日期间公共交通运力充足,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二)保障重要活动期间公共交通出行。2024年汉马期间,配合交通管制,临时调整113条公交线路,地铁1、7、8号线提前一小时开班,参赛选手、志愿者及工作人员凭证件免费乘坐公交、地铁和轮渡;组织市公交集团在赛道全线10个点位出动31台公交车执行收容任务,终点布置25台公交车免费摆渡。中高考期间,组织各公共交通企业做好交通运输保障,加强宣传引导,制定公交接驳应急预案,落实高考生免费乘车,确保“两考”平安顺利进行。
(三)积极推进公交大站快车网络建设。在稳定运营现有K1、K2、K3、K4、BRT1、G1、231、292等8条“大站快车”线路基础上,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快速、直达的公交出行需求,提升公交整体运行效率,今年5月以来,我局会同市公交集团对重要客流走廊、出行流向进行了现场踏勘和数据分析,提出了开通10条大站快车公交线路的初步方案,近期又组织市公安交管局、市公交集团,结合交管治理交通拥堵需求对方案进行了细化优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