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体育bevictor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075号提案的答复

2024-08-22 14:45 市交通运输局
索 引 号 01089065X/2024-19463 发布日期 2024-08-22
发布机构 市交通运输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武交议函〔2024〕114号
主 题 词 有 效 性 有效

关于强化枢纽经济建设,夯实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     重要支撑的建议


感谢你们对枢纽经济建设工作的关注,你们从形成战略交通物流枢纽、形成数字信息网络枢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提出的建议,主题鲜明、立意深远,对于推动我市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枢纽链接优势具有积极作用。我局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积极与相关会办部门沟通协商,推进相关工作。

一、加快形成战略交通物流枢纽,夯实先行区建设的硬支撑一是健全枢纽管理机制。为强化国家物流枢纽和枢纽经济示范区属地产业统筹作用,市发改委强化政策研究,推动出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的实施意见》(武政办〔202437号),提出高水平建设阳逻(临港)、天河(临空)和吴家山(临铁),以及汉口北商贸服务、光谷车谷生产服务共五个枢纽经济示范区,明确由枢纽所在区主导建设,并系统规划了五个枢纽经济示范区的总体定位、空间布局和产业体系,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二是畅通国际通道网络。我市高度重视中部陆海大通道和国际航空运输大通道建设,开通各类集装箱航运航线20 余条,稳定运行并加密武汉至日本、韩国直航航线,辐射范围覆盖日本五大港及东盟地区,今年1-5月,完成近洋直航运输量2.34万标箱,同比增长104.7%;大力推进中欧班列(武汉)发展,形成53条跨境运输线路,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16个城市。1-5月,中欧班列(武汉)开行373列,运输集装箱3.01万标箱,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积极推动双枢纽航线网络战略协同,支持花湖机场货运航线起步,花湖机场现已开通50条国内货运航线和18条国际货运航线三是发展多式联运体系。近年来,武汉以获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为契机,以推进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成投用新港江北铁路、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汉欧国际物流园一期等一批硬联通项目;深入创新散改集等运输组织模式,陆续开通东北三省武汉云贵川北粮南运通道、四川达州武汉江西焦炭联运通道、江苏靖江武汉重庆荣昌玉米散改集通道等一批联运特色示范线路,今年1-5月,完成铁水联运量8.75万标箱,同比增长56.15%

二、加快形成数字信息网络枢纽,夯实先行区建设的软支撑一是打造高质量供应链平台。市发改委面向我市重点产业,建立专人服务对接机制,着力推动安居链、华纺链、长江汽车链、九州医药链、绿色船舶链五大供应链平台高效运行。截至一季度,安居链平台注册用户数突破3.7万,华纺链平台交易额累计达7.8亿元,九州医药链已导入上下游客户1826家。二是建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支持湖北港口集团建设全省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铁水公空邮五网融合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推动连接口岸、铁路、航空等开放数据,打通物流行业间数据壁垒,与省政务办等十余家政府部门数据对接、信息互通,实现数据互联共享。依托武汉综合交通运行中心TOC,谋划建设我市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充分反映全市物流核心要素及资源分布,强化对铁水公空重点支撑载体运行情况的分析监测。三是推进物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推动物流枢纽装备数字化升级,支持阳逻港铁水联运二期应用无人驾驶集卡、轨道吊自动化远程操控、岸桥智能理货等技术,创建了全国首个内河铁路装卸自动化作业场站。超前谋划数字化应用场景,经开区在江汉大学校园及周边开展校园开放道路末端无人物流应用,打通校内外无人物流运输通道;顺丰、电鹰科技积极策划送血、货物调拨、快递等无人机航线,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

三、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先行区建设的实支撑一是加快形成产业组织中心。完善产业链工作体系,围绕“965”现代产业体系,全市建立健全链长+链主+链创的长效工作机制,各产业链聚焦产业定位、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实施九个一工作体系,推动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强链。强化重点企业引育,市投资促进局加强产业研究和项目谋划,将各类具有产业组织能力、创新辐射能力的龙头企业、平台企业、源头企业纳入招商引资目标库,开展精准招商、定向招商,先后赴杭州、广州等地对接物产中大、浙江国贸等供应链企业,力争相关项目尽快签约落户。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市科技创新局实施初创企业育苗、小微高企跃升、骨干高企瞪羚、领军企业引领等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打造产业创新矩阵,每年实施10个科技重大专项、100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二是加快建设武汉科创中心。市科技创新局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数字基础设施扩容、数字核心产业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应用场景开放四大工程,促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推进武汉都市圈科技同兴,围绕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与武汉都市圈城市共建科技园区和离岸创新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五大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三是加快推进国家级物资储备中心建设。市应急管理局充分整合、利用既有资源,建立健全全市应急物资需求和调拨协调联动机制,构建起“1+16”救灾物资储备格局。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支持,在我市汉南区落户建设华中区域救援中心,在鄂州拟建华中区域集配中心,进一步提升武汉都市圈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打印   打印   关闭 
沙巴体育 易世博 澳门博彩平台 金沙娱乐城 沙巴体育